犯罪中止有哪些法律特征(犯罪中止的特征有哪些)
犯罪中止的特征是什么
法律分析:1、犯罪行為人能夠認識到自己能夠繼續犯罪,自動作出不繼續犯罪的選擇;2、行為人在主動性的作用下使得犯罪中斷;3、必須在犯罪過程中產生的中止行為才能叫犯罪中止;4、行為人的中止行為能夠有效避免了嚴重危害。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四條 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
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犯罪中止有哪些法律特征
法律主觀:
犯罪中止一般有以下的特征:
1、時間性。中止必須發生在“犯罪過程中”,即在開始實施犯罪行為之后、犯罪呈現結局之前均可中止。
2、自動性。成立犯罪中止,要求行為人“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
3、客觀性。
4、有效性。不管是哪一種中止,都必須沒有發生行為人原本所追求的犯罪結果。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十四條
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
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
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犯罪中止和終止區別
法律主觀: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行為。犯罪中止必須符合以下特征:1.必須在犯罪過程中停止犯罪。即在犯罪預備或者著手實行犯罪過程中,也就是在犯罪未完成之前停止犯罪。如果犯罪已經得逞,則不存在犯罪中止的問題。2.必須是犯罪分子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這里包括兩種情況:(1)自動放棄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在著手實行犯罪之前,主動放棄犯罪意圖,停止著手實施犯罪,或者在著手實施犯罪之后,犯罪結果發生之前,主動放棄繼續犯罪,中止犯罪行為。放棄犯罪是出于行為人的自由意志,而非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這是犯罪中止與犯罪未遂的根本區別。如果是出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或者不敢把犯罪進行下去,被迫把犯罪停止下來,則不能視為犯罪中止。(2)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是指犯罪人在已經著手實行犯罪后,犯罪結果發生之前,主動放棄繼續犯罪,并主動采取措施防止了犯罪結果的發生。促使犯罪人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動機是多種多樣的,如真誠悔悟,認識到犯罪可恥,洗手不干;因被害人哭泣、求饒,而產生同情、憐憫之心,不忍再加害于人;懾于法律的威嚴,懼怕受到刑罰懲罰;原有的犯罪欲望已通過其他途徑得到滿足或已經消失等。引起犯罪中止的不同動機,反映了犯罪人悔悟程度的差別,但不影響犯罪中止的成立。根據刑法的規定,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這樣規定,體現了我國刑法罪刑相適應的原則。因為犯罪中止不僅客觀上沒有發生犯罪結果,而且是犯罪分子自動放棄犯罪,才使犯罪結果未發生,犯罪分子在犯罪中懸崖勒馬,對社會是有益的。因此,法律對中止犯的處罰,采取了“應當免除”或“應當減輕”的從寬處罰的原則。這也是考慮到對犯罪分子判刑的目的在于改造罪犯,既然犯罪分子自動放棄了犯罪,又避免了犯罪結果的發生,說明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險已經消除或者減弱,罪犯已經悔罪,容易接受改造,處理上應當進一步從寬;同時,規定較輕的處罰,有利于鼓勵犯罪分子中止犯罪,以減少犯罪的社會危害。
犯罪中止名詞解釋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過程中,行為人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因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種犯罪停止形態。犯罪中止包括自動放棄犯罪的犯罪中止和自動有效的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犯罪中止兩種。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
我國刑法第24條第1款規定“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根據這一規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過程中,行為人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因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種犯罪停止形態。犯罪中止包括自動放棄犯罪的犯罪中止和自動有效的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犯罪中止兩種。
自動放棄犯罪的犯罪中止,是指行為人在犯罪實行過程中,自動放棄實施或者繼續犯罪。因而使犯罪未完成的犯罪停止形態。自動放棄犯罪的犯罪中止具有下列特征:
1、必須是在犯罪預備或者犯罪實行過程中放棄犯罪,這是成立犯罪中止的前提條件,如果犯罪行為已經完成并達到既遂狀態,則不能成立犯罪中止。因此,一般認為,犯罪既遂以后自動返還原物或者自動賠償損失的行為,如盜竊犯在盜竊他人財物后又將竊取的財物歸還原主,或者貪污犯貪污公款后又秘密退還公款的,都不能成立犯罪中止,而只能以犯罪既遂論處。其自動返還贓物的行為只能在量刑時作為酌定情節予以考慮。
2、必須是自動放棄犯罪,這是犯罪中止的實質性條件,首先,必須要求行為人自認為能夠繼續實施。其次,認定行為人自動放棄犯罪,還必須要求確實是出于行為人本人的意志而自動放棄犯罪,而不是出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主客觀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
3、必須是徹底放棄犯罪。所謂徹底放棄犯罪,是指行為人徹底打消了繼續并完成犯罪的念頭,徹底放棄實施自認為可以繼續實施并完成的犯罪行為。
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犯罪中止,是指行為人實施完畢犯罪以后,犯罪結果出現之前,自動采取措施有效地避免犯罪結果發生,因而使犯罪未完成的犯罪停止形態。
二、放棄能夠重復實施的行為的定性
放棄能夠重復實施的行為,是指行為人實施了足以導致法定犯罪結果出現的第一次侵害行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沒有得逞,在能夠重復實施同一性質的侵害行為并造成預期的犯罪結果的情況下,出于自己的意志自動放棄繼續實施侵害行為,因而使犯罪未完成的犯罪停止形態。對于這種放棄能夠重復實施的行為應當如體定性,有的主張按犯罪未遂論處,有的主張按犯罪中止論處,有的主張具體分析、區別對待。
我們認為,在討論如何對放棄能夠重復實施的行為定性時,應當把犯罪行為理解為一個行為整體,一個由多個具體動作或者數個單獨行為組成的具有內在聯系的發展過程。按照這樣的觀點理解犯罪行為,就應當認為放棄能夠重復實施的行為完全符合犯罪中止的特征,應當按照犯罪中止論處。
三、犯罪中止的處罰原則
關于犯罪中止的處罰原則,各國有無罪說、不罰說和折中說之分,目前各國立法例多采取對中止犯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做法。
我國刑法對中止犯采取必減免主義。刑法第24條第2款規定:“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根據這一規定,對于中止犯,只要其犯罪行為沒有實際造成損害結果,則定其罪而免其刑。如果其犯罪行為造成了一定損害結果的,則應當減輕處罰。這體現了我國刑法對犯罪中止行為的肯定和鼓勵。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十四條 【犯罪中止】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
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如何判斷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
2.犯罪中止的特征:
(1)中止的時間性。必須發生在犯罪過程中,從實行犯罪預備到犯罪既遂之前,預備階段、實行階段、實行后階段都可以成立中止。犯罪既遂后不成立中止,犯罪未遂后也不成立中止,在犯罪階段停下來,就不會再向前發展,因此如果在犯罪過程中遭遇客觀障礙,行為明顯地告一段落歸于未遂的,就不在成立中止,比如甲殺乙,捅了10刀后離開,3小時以后回來銷毀作案工具,看到乙沒有死,覺得可憐送醫院救活,不在是中止而是未遂。
(2)中止的自動性。要求行為人“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其判斷基準是“能達目的而不欲”,為犯罪中止。這是德國法學家弗蘭克的主觀心里說,根據主觀心理說,只有行為人主觀上認為可以繼續犯罪,但放棄犯罪的,才能成立中止,甲偷保險柜,但是看到周圍的景色,覺得很無趣,于是放棄,事實上這個保險柜里也沒錢,這是中止。但是如果行為人主觀上認為無法繼續犯罪的,客觀上還可以繼續犯罪,不成立中止。偷保險柜,甲誤以為保險柜是空的,于是放棄,但是保險柜里是有錢的,這不成立中止。常見的自動放棄的情形比如:真誠悔悟、良心發現,被害人的哀求、嫌棄延誤、非即時的法律后果放棄、去搶劫路上看到宣傳標語,害怕事后被抓,這是非即時的,是中止,搶劫中聽到警車聲,其實是救護車,因為主觀上認為可能馬上被抓,不是事后被抓,這就是未遂了。發現是熟人、看關系親密、親密的人。一般為未遂。不然是中止。比如同事是中止、親爹是未遂。
(3)中止的客觀性。中止不只是內心狀態的一種轉變 ,還要求客觀上有中止行為,考試過程中暫不涉及。
(4)中止的有效性。中止具備有效性,指的是構成既遂的危害結果不能出現。采取的防止措施具備有效性。殺人途中放棄,或者例如,甲投毒殺乙,當甲看到乙服毒后的表情非常后悔,于是把乙送到醫院,由于醫生的搶救乙脫險。甲成立中止犯。但是到醫院人已經死了,這就不行,結果已經到來,不是中止而是未遂了。
自動放棄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
法律分析:自動放棄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1、時空性。成立犯罪中止的時空條件是,在犯罪過程中放棄犯罪,也即必須是在犯罪處于運動中,尚未形成任何其他犯罪停止形態的情況下放棄犯罪;2、自動性。也就是行為人必須自動放棄犯罪;3、徹底性。是指行為人徹底放棄了犯罪;4、中止的自動性。成立犯罪中止,要求行為人“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這是犯罪中止與犯罪預備、犯罪未遂在主觀上的區分標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四條 【犯罪中止】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
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更多 #法律常識 相關法律知識
-
立案調查期間犯罪怎么辦
作為一個法律問題,立案調查期間犯罪如何應對是當事人和律師需要重視并 ...
2023.11.21 11:20:28
-
拖欠工程款指哪些行為(拖欠工 ...
一、拖欠工程款的行為
1. 施工方延遲支付工程款:施工方在工程項 ...
2023.10.31 10:15:26
-
2024年怎么處理閑魚糾紛案件? ...
在閑魚遇到交易糾紛應該如何處理?
與賣家溝通:首先,嘗試與賣 ...
2023.12.15 11:55:53
-
社會保險有哪些功能(社會保險 ...
社保有哪些作用?
社保可以說是國家為每個公民提供的一種福利制 ...
2023.12.27 14:37:47
-
法律規定撫養費多少(法律規定撫養費多少錢 ...
子女撫養費發生法律效力之后,由于生活具有變動性,在父母的經濟狀況撫養能力及社會實際生活水平 ...
2023.12.30 08:50:09
480人閱讀
-
解除擔保關系條件有什么(解除擔保的法律規 ...
房貸擔保人如何解除擔保若是貸款合同上擔保規定的擔保期限到期,那么擔保關系在到期后就自動解除 ...
2023.12.30 08:08:02
291人閱讀
-
-
締約過失責任的法律特征是什么(締約過失責 ...
【答案】:A、B、C、E所謂締約過失責任是指在合同訂立過程中一方因違背其依據誠實信用原則所產生 ...
2023.12.27 09:08:46
37人閱讀
-
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是(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 ...
結語:通過對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的討論,我們可以看出,犯罪不僅僅是一種違反法律的行為,更是具 ...
2023.10.26 02:27:47
17人閱讀
-
法律的三大基本特征(法律的三大基本特征是 ...
法律的強制性是指法律規定的規范和制度具有強制力,必須強制執行,法律的強制性是指法律規定的規 ...
2023.10.13 20:49:18
456人閱讀
-
答
什么是勞動能力鑒定?勞動功能障礙和生活自理障礙各分為幾個等級?
-
答
交通事故處理要走哪些程序
交通事故處理需要走以下程序:
-
答
濟南市歷下區勞動仲裁委地址在哪里
法律分析:濟南市勞動仲裁委 ...
-
答
微信聊天記錄可以作為法律證據嗎?
在中國微信聊天記錄可以作為 ...
-
答
二婚配偶死了,他的子女有贍養的義務嗎
法律主觀:
再婚對 ...